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尽管伯罗奔尼撒战争在2400年前就宣告结束,但它仍然令后世每一个时代的读者心醉神迷。
曾有作家用伯罗奔尼撒战争来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常见的做法是用它来解释一战的起因。
但在冷战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冷战主宰了20世纪的下半叶,并且像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样,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每个阵营都有自己的强大领袖。
将帅、外交官、政治家和学者都曾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与北约和华约之间的竞争做比照。
但是,2500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它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是很难把握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最主要资料是生活在那个时期并亲身参加战争的修昔底德所撰写的史书。
他的作品被非常公正地评为史书编撰的杰作,并且阐发了很多关于战争性质、国际关系和大众心理的睿智观点,因而受到仰慕。
它还被认为是历史学研究和政治哲学的基石。
但说到底,它不是一部令人完全满意的战争史,它能够给予我们的教训也有所欠缺。
它最明显的缺点是不完整,写到战争结束的七年前就戛然而止。
要想了解战争的最后阶段,我们必须依赖那些才华远远比不上修昔底德、对战争没有多少第一手知识(或根本没有第一手知识)的作家。
至少,为了理解战争的结局,我们需要现代史学家进行规模合适的分析叙述。
但即便是对于修昔底德写到的时期,现代读者若想全面理解其复杂的军事、政治和社会意义,也需要对修昔底德的文本做一番解释。
近两个世纪里人们发现并研究了其他古代作家的著作和当时的碑铭文献,这已经填补了一些空白,而且有时还对修昔底德讲的故事提出了质疑。
最后,若要撰写一部令人满意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们还需要对修昔底德本人进行批判性的研究。
他的头脑超乎寻常、极具独创性,比古典时期的任何其他史学家都更注重史实和客观性。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毕竟是肉体凡胎,有着人类的情感和弱点。
他的希腊文原著常常高度精练和佶屈聱牙,所以任何翻译都必然是一种阐释。
他本人也是战争的参与者,这对他的判断产生了影响,我们必须审慎地评估这种影响。
若是简单接受他的诠释而不做批判,就会很有局限性,就像全盘接受温斯顿&iddot;丘吉尔的历史著作以及他对两次世界大战(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理解一样。
本书是一部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的意图是满足21世纪读者的需求。
它以我的四卷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主要以学术界为受众)为基础,但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创作一部可读性强的单卷本叙述史,能够让大众读者从中获得乐趣和智慧,毕竟有很多人研究这场战争是为了获得一些教益。
我尽量避免将这场战争中的事件与后世事件做比较(尽管很多这样的比较常跃入我的脑海),因为我希望给出的是流畅连贯的叙述,让读者们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四卷本付梓多年之后,我之所以创作了本书,是因为我比以往更加坚信,伯罗奔尼撒战争有着强大的张力。
它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人类悲剧,讲述了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沉浮、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人类历史中智慧与机遇的交互作用、卓越的个人和广大的群众(他们受到自然与命运的局限,也互相约束)在决定历史走向时扮演的角色。
我也希望展示这一点: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能够给予我们智慧,教导我们去理解人类在战争、瘟疫、内乱的巨大压力之下会做出何种行为,以及领导人的潜力和他们必然受到的局限。
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10~前428年),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出生于小亚细亚,第一个将哲学带到雅典。
在虫族生化兽和辐射的威胁下,移动都市成为了人类最后的净土有什么意见可以在书评区提出来,都会看的QQ群142206324150910003...
史上第一女婿曾经我是陈家二少,被大哥赶出家门,沦为上门女婿,活的不如狗。但如今,大哥出事陈家求我回去,这一次,我会让他们看到,属于我的辉煌...
结婚一年,老公宁可找小三也不愿碰她。理由竟是报复她,谁让她拒绝婚前性行为!盛怒之下,她花五百万找了男公关,一夜缠绵,却怎么也甩不掉了!他日再见,男公关摇身一变成了她的顶头上司一边是拿床照做要挟的总裁上司,一边是满心求复合的难缠前夫,还有每次碰到她一身狼狈的高富帅,究竟谁才是她的此生良人...
...
回到北宋,他本只想翻身奴仆做主人,在江宁城里做个富家子弟紫金山上看看风景,玄武湖畔吟诗作赋,秦淮河边寻花问柳奈何避无可避,此生注定身居庙堂!使辽国,战西夏,固社稷,安天下,万里江山为我骄!看我北宋为王,美人入怀,权倾天下!...
在民国,有一座ldquo野狼山rdquo,野狼山有一个烈士陵园,陵园里,有着三千二百五十六个墓碑。所有的墓碑上没有照片,没有姓名。只写着两个字加四个数字ldquo野狼rdquo。1998年,野狼山来了一个人ldquo报告,野狼1369请求归队rdquo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野狼1369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野狼1369最新章节野狼1369无弹窗野狼1369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