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郑贵妃看了朱翊钧一眼,道,
“中秋那日吃宴过后听戏,皇上勉强点了一出《琵琶记》,还没听完一折就歪在座儿上睡着了。”
“后来仁圣老娘娘和慈圣老娘娘还特意问了中宫娘娘几句,说皇上这几日怎么总是神思恍惚的?难不成是病还没好全?”
“仁圣老娘娘”
指的是陈太后,“慈圣老娘娘”
指的是李太后。
按照明朝旧制,皇帝即位,理应尊嫡母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的,则为嫡母加上徽号,而生母则无徽号,以示两宫区别。
而万历皇帝即位的时候,恰逢冯保想讨好李贵妃,因此以并尊两太后为名,暗示大学士张居正交付廷臣商议,尊隆庆帝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贵妃李氏为慈圣皇太后,李氏与陈氏二人自此开始再无分别。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是十分尊重陈太后这位嫡母的,对两宫太后几乎也是一样孝顺,因此朱翊钧闻言便回道,
“没甚么病,朕就是有些累。”
他其实根本不喜欢看戏,之所以点戏也是因为历史上的李太后与万历皇帝爱看戏。
万历皇帝为着他与李太后能在宫中随时听戏,甚至在内廷的钟鼓司外另设“四斋”
与“玉熙宫”
,专门令五百余名近侍学戏、唱戏。
朱翊钧实在欣赏不来明朝戏曲,又不能直接违背万历皇帝之前的固有人设,最后直听得昏昏欲睡,干脆把它当成了催眠曲,倒也勉强搪塞过了一次席宴。
郑贵妃道,
“从前皇上可不是这样的,甚么戏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朱翊钧侧了下身体,拿过几上的茶盏道,
“从前是从前嘛,从前朕连《华岳赐环记》都听呢。”
这里却有一段掌故。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在李太后膝前尽孝时,陪同李太后看了一出宫外的新戏,《华岳赐环记》。
偏巧这出戏里面的“国君”
有一句戏词,是典出《左传》中的“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意思是说重要的事情全部都是由宁氏来处理,作为国君,他就主持祭祀一类的仪式就可以了。
据说当时皇帝左右伺候的人,在戏台上的内侍唱出这句话时,几乎都看到万历皇帝的脸上流露出不快的神色。
接着短短几个月后,张居正就被重新盖棺定论,从受人尊敬的元辅,变成了结党营私、妄图把持朝廷政权的小人。
因此宫内许多人都觉得,万历皇帝在那个时间点“偶然”
听的那出《华岳赐环记》才是压垮张居正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翊钧在这时将这件事抬出来,显然是不愿再让郑贵妃追问下去的意思。
他想郑贵妃能在万历皇帝身边得宠几十年,乃至后来成为“明末三大案”
幕后主谋的最大嫌疑人之一,这点儿眼色总还是该有的罢?
谁曾想一个宠妃当到了郑贵妃这份上便已然具备了反客为主的底气。
只见她斜着身子,从小几对案探过身来,伸出手将皇帝端盏的那只手的敞袖袖口用力一拉,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看着朱翊钧道,
“皇上……您真是皇上?”
。
看小说,来小燕文学,关闭阅读模式,体验高速阅读!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丛林深处,猛兽横行,又到了寒季虎崖堡猎户们储备食物的时节,一个少年在猎手中悄然崛起成为新秀神箭手,一切从阿爷手中的星蟒录开始...
浩荡历史长河,我自逆流而上,于华夏存亡之际,只手挽天倾。第一站,1644年,魂穿已经挂进上吊绳的崇祯...
十年前,他被迫逃出豪门世家,从此颠沛流离,惶惶如蝼蚁,人尽可欺。直到那一天,他拨通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号码。你若执我之手,我必许你万丈荣光...
梦?不是梦?钓鱼老头(位面之主)年轻人,你已经死了。苏玛利钓鱼老头(位面之主)名字挺好听啊,我送你去一个有这个名字的位面吧。苏玛利我想回家。钓鱼...
伟大的魔法师不仅仅拥有强大的力量,还能够精妙的控制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当你有一天可以自由的操纵魔法的力量,比如在自己的脚下施放火球术杀伤敌人而自身却分毫不伤,那才算是入门了。作者码字的目的当然是让读者看得爽了,但是本书不会写成王八之气冲天而起,小弟收的数不胜数,美女后宫没完没了,反面角色全是白痴。本书已与17k签约作者qq1003045476qq1群84937494已满qq2群1584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