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乾德三年(965年)八月,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
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
送到各路。
召募符合“兵样”
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
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
通过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宋初就逐渐消失了。
中央政治改革
在官僚制度方面,侧重削弱宰相权力。
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
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
号为二府。
皇帝利用这两者间的异同发号施令,独断专行。
宋初不仅以三权分立的办法削弱相权,而且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
此外,宋初还在设官分职、科举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有利于加强皇权的政策。
宋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
“冗官”
、“冗兵”
和“冗费”
与日俱增,使宋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这也是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评价
“杯酒释兵权”
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反映。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及君臣和气,轻而易举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权力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变,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影响深远。
不同意此观点的人则认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
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政腐朽。
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
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
宋朝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造成强唐灭亡的藩镇军制,其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思想也是先进的。
两宋亡于游牧民族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与两宋朝对峙的先是辽、夏,再是辽、金,最后是金、蒙,从作战态势来看,北宋面临的是两线作战只能主守。
(本章完)
抗日之血战到底抗日游击,铁血军魂,敌后行动,杨过国威,血战到底。...
来去天地之间,行走洪荒之外。九天十地的传说,诸般无常的经历。满纸戏言,书写一个,似真似幻的洪荒。...
穿越到学院默示录的世界,人生一下子充满了惊喜,带着原著的美女一个个活下去,时不时的调戏调戏,人生何其快哉。...
一个长期被女人玩弄的傻子因为一次意外突然变聪明,却选择继续装傻,这就好玩了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豪门弃少龙隐都市,都以为他是个废物,万人唾弃。当他不再隐忍时,风云剧变,所有瞧不起他的人,无不匍匐在他面前舔脚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