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打魂穿之后,李秘与李忠耿这个便宜老爹就很少交心。
身体原主从小在伏龙观修道,唯有年节才回家来团聚,所以关于父亲的记忆,是少之又少。
直到遇上了堂弟李邕,李秘才知道李忠耿本名李良,与李邕的父亲、文坛巨擘李善是同胞亲兄弟。
如今,大敌当前,李忠耿为了劝李秘韬光养晦,总算要自曝身份了么?李忠耿遥望着北面皇城的方向,眼中满是恐慌,仿佛那不是人人向往的至高殿堂,而是望而生畏的生死之门。
“我的兄弟李善,学贯古今,人称书簏,虽是承荫才入的官场,但起步就是秘书郎,身为第一才子,又是清流文官,该是很容易成为天子近臣的。”
“然则他与你一般,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说白了就是死脑筋,读书太多,为人太直,没多久就得罪了人,被下放到地方,做了泾城县令……”
“我心里不服啊,我李良比兄弟要精明,自认为不做官也能活得很好,所以才把父荫让给李善来继承,就是怕他没法应付这复杂的人间……”
李忠耿渐渐有些悲伤起来。
“为了让他重回朝堂中枢,我通过一些手段,让他结识了周国公贺兰敏之,而贺兰敏之如获至宝,将李善尊为师友,李善也算是平步青云。”
“可后来呢?想来你该知道贺兰敏之的下场了……”
李秘当然知道,因为贺兰敏之就是奸污了太平公主身边宫女的那位大表哥!
贺兰敏之被流放雷州,才走到半途,就被怒气未消的武则天派人给杀死在了路上。
“李善受了牵连,流配到了云南的姚州,那可是毒虫出没,瘴蛊遍地的地方。”
“我见不得他受苦,又找到了潞王李贤,辅佐他一步步爬上朝堂,从潞王改封沛王,再到雍王,而后是皇太子。”
“李贤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将李善又从云南召了回来,将李善当成老师一样对待。”
“可最后呢?”
李秘也无言以对。
因为章怀太子李贤,最后被丘神勣给逼死了。
李忠耿这个便宜老爹,简直就是个现实版的“扶弟魔”
。
他自诩比弟弟更具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所以把家传入仕资格让给了弟弟,大半辈子都扶持着弟弟。
可最后呢,正因为攀附了这些权贵或者皇族,才导致弟弟冤死。
“你婶婶之所以不喜欢我,也正是这个原因,若没有我,李善可以安心做学问,不去追逐权势,哪怕在国子监做个教授,也总比四处流放,颠沛半生要好……”
李忠耿收回了目光,郑重地朝李秘道:“二郎,我老来得子,胡子一大把了才有你这么个儿子,我实在不愿看到你重蹈覆辙……”
李秘何尝不是这么想?他当初只是想在这个时代,靠着刑侦技术和思维方法的碾压,完成自己的神探梦想。
谁又能想到会卷入这些争斗之中。
但李秘不是李善,虽然不喜欢朝堂争斗,但并不代表他是个“傻白甜”
,真要发起狠来,李秘也不是任人拿捏的。
如今骑虎难下,已经由不得李秘全身而退了。
“我明白,我会小心的,你安心照顾好三娘。”
难得这便宜老爹掏心掏肺,李秘也不忍再吐槽他。
后者也是皱着老脸笑了起来:“我知你不会轻易退缩,多找找机会抽身吧……”
李忠耿几次三番想抬手,估摸着想拍拍李秘的肩膀,但最终也只是咧嘴干笑了几声。
看着便宜老爹渐行渐远的背影,李秘也有些不是滋味。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
弄清了武懿宗的底细之后,李秘也有了计较。
恶人还需恶人磨,当务之急是要找个狠角色来做帮手。
这种事自是做熟不做生,李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只有秦藏器了。
...
(暖文)高考刚刚结束,路骄阳穿到了七年后。全世界都盼着她跟老公离婚,渣闺蜜等着上位,娱乐圈的竞争对手,个个等着看她笑话,黑粉们更是盼着她去死?看着自己家意外失明,却对自己情深不移的沈教授不好意思,这婚我不离了!跟失明的老公住在一起是什么感想?路骄阳那可太方便了!换衣服不用躲躲闪闪!没事还能在房间蹦蹦跳跳!直到某天卧槽,你不瞎啊!!!他一脸无辜抱歉,一直看得见。...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得之者富,失之者贫。一个远古的传说,一个粉饰的盛世,一个惊天的阴谋,一个失忆的少女。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交错成世间百态。帝王将相,苍生黔首,浮沉于无边苦海。尘世间,少女孑孓独行,寻找着久远的回忆。...
...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穷小子入赘为夫,受尽了白眼和嘲笑,如今发现自己竟是富豪私生子,继承亿万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