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元兴元年,北唐拒绝回鹘和亲之请,并夺回龟慈与北庭,重新与回鹘建交。
经过仁宗的几年治理,加之李忱继位后的一年,短短四年时间,北唐的经济恢复迅速。
李忱的母族作为山东士族,李忱继位之后,却与历代先帝一样开始打压士族。
又改变朝廷原有的恩萌制度,宦官子弟若想要步入仕途,便只能走国子监与科举,这一改变引来了贵族阶级的不满。
士族出身的朝臣,以及几代为官的大家族纷纷上表抗议,然而在历代君王的打压下,以及新君的坚持之下,士族最终败下阵来。
打压士族垄断朝政的同时,又于地方兴办书院,放开科举考试的限制,凡士庶,无犯罪前科者,皆能参试。
并延续武周朝之制,开设武举,增设殿试,以及糊名之法,又于礼部贡院置誊录所,专司誊录糊名。
兴元二年正旦,皇帝率宗室、群臣,祀太庙,并为仁宗皇帝追加尊号,与此同时又将道宗时期所改则天顺圣皇后的谥号进行修改,遵其遗诏,将谥号改回则天大圣皇后。
李忱的更改,直接否定了父亲道宗皇帝对武皇的不满,而追认了则天皇后的地位。
皇帝的做法让诸臣感到不解,然又因对已逝之人更改谥号并不会影响朝政,百官们便也没有多说什么。
正旦过后,诸国朝贡使者尚未离京,他们留在长安,一直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
自北唐经历内乱,百姓流离失所,那举国欢庆的上元节自然也随着落寞,直到仁宗朝,国家逐渐安定下来,上元节的热闹才慢慢恢复。
正旦过后,长安城进入了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各市坊开始为上元节做筹备。
东西两市的街道上悬起一排排红灯笼,京兆府为讨新君欢喜,遂在长安城内搭建起一座巨大的灯山,灯山里有神像,并悬挂着条幅,上面写着——长安万年,元兴隆昌。
这座巨大的灯山乃长安万年两县合力而造,这段时间的长安城,不断有外来人口涌入,他们穿着与汉人不一样的服饰,就连肤色也都各不相同。
除了观赏灯会的游人,街道上还有讨营生的杂耍戏子,以及卖百货的货郎,他们挑着货架,手持拨浪鼓走街串巷。
咚!
咚!
咚!
清楚,一缕阳光洒照在充满了喜庆的长安城上空,晨钟从太极宫的钟鼓楼上传出,紧接着开市的鼓声便也随着敲响。
兴元二年,正月望,一名绯袍官员手持黄色卷轴登上丹凤楼。
官员站在城楼上,将手中诏令展开,临楼宣诏,“兴元二年,丁卯,正月望,圣人诏令,吉日上元,天官赐福,开灯燃市,金吾驰禁,万民同乐,天佑大唐,永保荣昌。”
丹凤门前驻足的士庶纷纷欢呼,时隔多年的上元节又重新回到了长安城。
“圣人诏令,吉日上元,天官赐福。”
“开灯燃市,金吾驰禁,万民同乐!”
上元解除宵禁的诏令从丹凤门传至长安各坊。
百姓们在宅中各自筹备自家的上元盛宴,门前挂上了崭新的灯笼,今夜必是万家灯火。
“上元安康。”
拥堵的街道上,行人路过店铺遇到熟人时总会热情的道一声安康。
妇人们做好新鲜的糕点分赐给家中孩童,孩童们双手捧过,亦不忘贺上一句,“娘子上元安康。”
而宫中,天子率百官祭祀上天,以新的一年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内廷则由皇后带领所有内、外命妇祭祀黄帝之妻——蚕神,从而保佑妇人们顺利生产。
民间的妇人则是用旧衣裳包裹着扫帚扎成人型,并糊上彩纸,又用葫芦瓢盖住头,在上面画出一个人脸,这是专属于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妇人的活动——迎紫姑。
“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嬉。”
妇人们守在厨房中,默念着咒语,乞求紫姑神的降临,以占卜来年的蚕事,乞求平安顺遂。
...
本来我只想老老实实的当条哈巴狗,可他们瞧不起我,硬生生的把我逼成一头狼!我的q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他是真龙之命,是华夏龙魂之魂。鬼手神针惊天下,逆转阴阳,起死回生。犯我之敌,必杀之,唯我狂之。泡最美的女人,喝最烈的酒,交最义气的兄弟。...
新书我们全家都是极品正在连载,求收藏求推荐!无CP快穿文请蓝星的考生做好准备,一分钟倒计时后将开始第一场入学考试请注意,不及格者淘汰进入试炼副本!于是,被主考官穿小鞋的叶天秀同学开始了她正各个试炼副本的造作之旅。学渣女主叶天秀考试是不可能考试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考试,只有零分交卷酱紫才比较快乐~...
...
什么?不找到九个老婆,马上就要死!叶凡很慌!被迫下山找老婆,谁知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外卖小哥!老婆们每个月给你一个亿零花钱,别送外卖了!叶凡我热爱这门工作!...